普通心理学007

普通心理学

(第四版)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陈宝国

基础课、入门课

第十一章 能力

第一节 能力的一般概念

教学目标

  • 什么是智力和能力

  • 能力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之间的关系

  • 智力概念内涵的发展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

能力的分类:

一般能力:

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抽象概括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

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他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如歌唱、绘画等。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区别:

知识是人类所掌握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历史经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特性,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技能也是一种个体经验,但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技能可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增长和积累,而能力是在人的一生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到一定年龄开始衰退。

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范围窄,能力有广泛的迁移范围;

联系:

能力的形成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知识和技能增加后,能力才能不断的提高;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会影响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

知识、技能和能力是有一定联系的。

掌握知识、技能、能力联系和区别关系的意义。

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能力的高低,因为这两者与能力并不是同一事物,知识、技能多,能力不一定高;

教学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但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不能对知识的评估代替对能力的评估,因为知识和能力并不是一种事物。

智力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智力就是一般能力。

对什么是智力有不同的争议,并且智力的内涵在不断变化。

思考一下高智力的人有什么特点?

思维敏捷、记忆力强、

三类特征

我国普通民众认为智力的三类特征:

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能力群,思维、创造、适应能力等;

与其他认知过程密切相关的能力,观察力、记忆力;

其他的非智力因素,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等;

各有关专家对智力的认知

特曼认为智力就是抽象思维能力;

凯文认为i智力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智力是从真理和事实的观点出发,靠正确反应所获得的能力;

加德纳对智力的定义:智力是应用知识和技能,学习解决问题及实现个体或文化认为重要目标的一种能力;

斯滕伯格的智力观点:

认为智力是与环境的一种拟合能力,是有目的的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的能力。

该种观点也把智力与环境联系起来。

由此可见,智力的呢含不断变化。

智力的内涵各种争论存在共同的认识

  • 共同认识:
  • 智力是高级的认知过程;
  • 智力是学习能力;
  • 智力是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智力是一般性的综合认知能力,包括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综合性的认知能力;

智力的内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在更多的情调能不能适应环境、能不能取得成功作为智力的标准。

卡特对智力的分类:

液体智力、晶体智力

阐述了这两种智力有什么特点,随着年龄变化的趋势。

流体智力/液体智力:发现复杂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主要与先天的神经生理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很少受到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如反应的速度、思维的敏捷性、记忆力、推理的速度等。

晶体智力:一个人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的能力;

晶体智力是后台习得的,是主要由后天教育、经验来决定的。

流体智力比较好经常说天赋比较好,但如果流体智力一般,但经过后天勤奋学习,能掌握很多知识,就是指晶体智力比较好。

流体智力的发展趋势:先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变得平缓,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晶体智力的发展趋势:在人的一生种一直增长,到25岁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智力与脑

脑的大小与智力有一定关系,脑越大,智力越好。

脑的整体大小与其他人没有区别,但脑的某一部分比别人大时,这一部分主管的功能就好。

高智商的人大脑的工作效率高,在解决问题种,问题解决区域更少的激活。效率更高。

第二节 智力的理论

智力的理论可分为:

  • 智力的因素学说
  • 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教学目标:

  • 加德纳的多元理论的观点并评述;
  • 智力三元理论;
  • 成功智力理论;

智力的因素学说:

认为智力由基本元素或成分构成,主要探讨智力究竟由哪些元素或成分组成;

斯皮尔曼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提出的基础是:通过编制一定的测验测量某种心理能力,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心理能力测验之间都存在正相关。

相关:表示两个变量或两个属性关联到什么程度;

正相关:当一个分数高时,另一个分数也高,就是正相关;

相关系数可高可低,可正可负。

如果两个测验测得是同一种能力,相关系数高,不痛能力时,相关系数低。

测验间相关,而相关不高的原因

智力由一般因素和各种特殊因素组成;

一般因素(G):人的一般性的心理能力,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功能基础;

特殊因素(S):保证人们完成某种特定活动所需要的智力。

在心理能力测验背后有一个一般的因素在起作用,所有在不同的心理能力测验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而相关系数不高,是因为这些能力又不是完全相同

塞斯顿智力的群因素理论

认为智力有七种基本能力构成;

  • 词语理解,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
  • 词的流畅性、正确、迅速的拼字的能力;
  • 计算,正确解答数学题的能力;
  • 记忆,对事物的记忆能力;
  • 推理,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
  • 知觉的速度,对速度迅速正确的观察和辨别;
  • 空间知觉,发现事物的空间关系的能力;

编制测验对七种能力进行测量;

结果发现其中能力测验的分数还是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而且相关不高;

这说明在各种能力的背后确实是存在一种一般的能力。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位结构模型

智力是有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杂的结构;

把智力活动划分为三个维度:

  • 智力活动的内容,即对什么智力活动;
  • 操作,智力活动要涉及到一定的操作;
  • 产品,智力活动得出的产物;

举例

例1、呈现字母组合PNLA,要求组成一个单词,即PLAN。

智力活动的内容就是符号;

智力活动的操作就是认知;

智力活动的产品就是单元PLAN;

例2、已知a>b, b>c,那么a>c

智力的理论不断发展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很多新的智力六年。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就是治理理论发展过程种一个比较新的理论,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什么是智力理论:

怎样评述;

对教育的启发是什么?

基本观点:

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不同智力成分在不同人身上组合方式不同。

七种智力:(1999年增加最后一种)共八种:

  • 语言智力,阅读、写作及日常会话的能力,作家语言智力就比较发达;

  • 逻辑数学智力,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智力。

    数学家逻辑数学智力比较好。

  • 空间智力,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 音乐智力,对身影的辨别和韵律的表达能力;

    唱歌、乐曲、演奏等;

  • 身体运动智力,支配身体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运动员等

  • 社交智力,人与人的交往能力;

  • 自知智力,更好的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

  • 认识自然的智力,认识自然并对生活环境的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

在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

对学校教育的事件产生重大影响,影响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潜能,注重各方面智力的开发,而不是只注重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的开发;

因材施教

要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和爱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开发和教育;

如一些人身体运动智力比较好,就可以培养成为运动员。

建立更好的人才评价标准

学生不能只根据其学习成绩的好坏进行评价;

对职业人员的评价也应该多样化;

局限性:

低估了一般智力的重要性;

缺乏使用的测量工具;

智力的因素学术中的观点是把智力看作是各种成分组成的复合体

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的提出

认知心理学兴起以后,西方心理学出现了针对智力观,取代和超越传统智力概念的一种新的思潮。

主要是正对智力的因素学说提出的,因素理论之研究心理活动的结果,对产生结果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不关注;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内部的心理过程,对智力内涵的揭示要考虑其内部过程。。

斯特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戴斯德智力PASS模型

这些理论的功能特征:

把智力研究从因素分析或成分分析转移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探讨上;

把智力活动看做是一个过程,由不同阶段组成,并由更高的决策过程组织起来。

智力的三元理论

斯特伯格在1935年提出

由三个亚理论组成:

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活动内部构成成分是什么;

智力情景亚理论,主要探讨智力与外部世界是什么关系;

智力成分亚理论:对智力活动内部机制的刻画

成分:就是一种给基本的信息过程;

元成分,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

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负责元成分的决策。

知识获得成分,用于胡哦去和保持新知识的过程。

负责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

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举例

用“日、刀、口”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汉字,经常把“日”放在左边,这就是元成分在起作用;

智力三元论总结

智力成分亚理论把智力与个体的内部活动联系起来,刻画的是个体的内部机制,包括计划过程、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智力情景亚理论解决智力与外部世界是什么样的关系,斯特伯格认为智力是与环境的拟合能力,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的能力。

智力情景亚理论把智力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能够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的人就是高智力的人。

在考虑智力时要与文化情景联系起来,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或环境下可能不是智力行为。

如射箭的好在游牧民族的环境之中,是一个智力行为,因为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但生活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中,射箭的好可能不是智力行为。

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包括两种能力

处理新事物和新环境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的处理新的事物、新的环境、新的问题,那么智力就高;

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能力,当对任务非常熟悉时,有很多经验后,个体完成任务的自动化水平就体现了智力的高低。

智力三元论的评价

主要从主题与外部世界、内部世界、经验世界三个方面的联系来揭示智力的本质,深化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使我们真正明确了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智力行为。

成功智力

从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取得成功,作为评判智力高低的标准;

成功: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标。

成功智力使一组经过整合而成的一种能力,能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

成功智力包括分析型智力、创造型智力、实验型智力。

智力的信息教工系统还包括PASS模型

PASS即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英文字母的缩写。

认为任何一个智力活动都涉及三个认知技能系统和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四种认知过程。

四种认知过程包含在三个机能系统之中。

三个机能系统:

注意系统

信息加工系统,又包括两种信息加工系统。

计划系统,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监控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

同时性加工:同步的整合刺激,或对刺激星星同时加工。

如记住“猫、马、兔、杨树、狗、柳树、梧桐树”,在记得同时又把它们归为“树”和“家畜”两类。

继时性加工:输入的信息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的。

如记电话好吗。

三个认知机能系统之间的关系

三者是动态联系,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注意系统是基础,注意事物之后还要对其进行加工,了解其建议以即加工系统,它处于中间层次;

计划系统处于最高的层次,监督、管理、调节其他的机能系统。

智力理论总结

从20世纪初智力理论的提出目前为止,智力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中。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主要是智力的因素学说 ,主要考察智力活动的结果;80年代之后提出了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主要关注智力活动的内部加工过程。

第三节 智力的测量

教学目标

  • 目前存在的有名的智力测验狼表
  • 智力量表怎样进行测量;
  • 怎样正确认识智力测验;
  • 智力测验的方法;

测验举例

一位警官候选人,在选拨时人格测验发现,他倾向于在思考之前就做出行动,并抵制上级监督。见过它没有被录用。

测验已被广泛应用刀日常生活当中。

测验的基本假设:不同的人在心理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度量。

心理测验的功能:

评估功能,通过测验进行评估,进行鉴别,选拔人才;

预测功能,根据心理测验获得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人们在将来活动中的差异;

如通过测验选拔出严谨、认真的人,他们在将来也会表现出这种特征。

预测有一定的范围,预测的功能又是并不一定都有效。如:智力测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其学业成绩,但工作中并不一定能预测;

通过测验可以进行诊断。如:一些人在人格、智力方面是否存在问题,直接观察不可行时可以通过测验来进行诊断。

智力测验的由来

高尔顿认为能力时可以遗传、可以测量的、提出测验的假设:

智力的差异可以数量化;

智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多数人水平一般水平,智力很好的或很差的占少数。

智力可以通过客观测验获得:

两套测验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获得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壁内、西蒙在1905年编制出智力测验量表。

比内–西蒙智力量表的由来

比内受法国教育部的委托,研究一套测定呆傻儿的方法,一边把他们从一般儿童中区分出来。

采用智力年龄或心理年龄的方法来计算成绩。

智力年龄测验方法举例

一个儿童通过了五岁的儿童通过五岁组的题目,没有通过六岁组的题目,他的智力年龄就是五岁。

比内–西蒙智力测验量表采用智力年龄做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

采用智力年龄来标志智力是一个创造性的方法。

先前的指标:

颅相学,根据一个人颅骨的形状来推断某种心理能力。加尔观察了很多人颅骨的形状,然后画出了图谱,颅骨不同部分代表了不同的心理能力。

颅相学是不正确,但是说明人们一直在寻找测量心理能力的指标;

比内是智力测验的创世人,采用智力年龄来标志智力水平的高低,是一种创造性方法。

现在所用的智力测验的基本模式就是比内创造的。

特曼把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介绍到美国,并进行修订,即斯塔福–比内量表。

斯坦福–比内量表也是在不断修订的,测2到18岁的年龄阶段;测量言语推断能力、视觉推理能力、数量推理能力、记忆四个方面。

采用智商概念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智商

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再乘以100;

测量方法:根据智力测验中通过了多少题目和哪些题目来计算智力;

基础年龄:一个孩子通过了某个年龄组的全部项目,这个年龄组的年龄就是该儿童智力年龄的基础年龄。

每个年龄组有六个题目,每个题目代表两个越,答对一道题目就增加两个月。

实际年龄即测验时的年龄减去出生年月。

一个五岁的孩子通过了五岁的年龄年龄,六岁组的两个题目,七岁组的一道题目,他的IQ就是110.

比率智商:用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

缺陷:随着年龄增长智商并没有减少,但用这种方法计算智商,智商分数下降。

用这种方法计算智商,只提供了笼统的智力概念。

特曼修订后采用离差智商来求智商,克服了随着年龄增长智商并没有减少,但用计算出的智商分数下降。

维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

使用年龄范围更广,包括韦氏承认、韦氏儿童;韦氏学前儿童智力测验量表。

测量较为广泛的能力。

测验的内容包括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

讲智商分为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

言语智商包括:

常识,一般的生活常识;

词汇,对词汇的理解能力;

理解,测理解能力;

相似性,测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算,测量工作记忆的能力

背书,测量记忆能力;

操作智商:测动手操作的能力;

例如,给一张图,要求之处这张图中缺什么。

或者采用排列图片、图像的组合,搭积木、译码、走迷津等任务。

韦氏测验可得到的信息:

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整体智商,因此可以直到哪一方面的能力发展比较薄弱。

韦氏采用离差智商的方法来计算智商,即采用的是个体测验的原始分与个体所处年龄的平均分相比所得。

离差智商提出的根据

智力测验分数基本呈现常态分布,大多数位于平均水平100左右,离开平均数越远的人越少。智力的标准差是15,从40到60已经囊括大部分人了,平均上下四个标准差已囊括大部分智商。

离差智商测量方法举例

六岁孩子得分85,六岁组平均分是80,标准差是5,求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是根据某个人的得分以及所处团体的平均分,离差来计算的,这总方法测出来的智商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离差智商克服了比率智商的不足。

离差智商表达的意义:

离差智商代表了某个人的智力水平所属年龄组中的相对位置。

举例

如果某人测验得分115,则大概有85%的人智力水平低于这个人

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

是瑞文在1938年涉及的一种非文字测验,主要测量抽象思维能力或推理能力。

瑞文测验与先前测验的不同之处:

测验材料的不同,先前使用的是文字材料,瑞文主要使用的是图形,可以进行跨文化研究;

实验简单,时间短;

适用于团体测验,可以很多人一起测;

我国也有修订好的瑞文测验。

能力,尽管智力的很多新观点提出,但缺少使用的测量工具。

怎样认识智力测验;

优点:

智力测验可以快速选拨人才,因材施教,人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智力测验可以将其鉴别出来。

缺点:

测量的不一定测的都是智力;

(有些是测知识)

公平性问题,有些测量的是知识性问题,有些知识并不是人人都直到的,这些存在不公平问题;

现在的智力测验得到是认知能力,而其他的能力没有得到测量。

智力测验受情景影响,智力测验的结果不能完全客观。

智力测验只能预测一个人的学业成绩,但不能预测一个人将来成就的大小,也不能预测一个人将来能不能取得成功。因为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能力只是其中的一种因素。

智力测验具有局限性,不能根据某次测验的结果就给某人贴标签。因此,要谨慎、正确的使用智力测验。

第四节 能力发展和个体差异

教学目标

  •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 能力、环境和教育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 能力个体差异的表现

1、能力发展的趋势: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举例说明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2)人的总体智力在18-25岁达到顶峰,但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事件上有差别;

3)成年能力发展达到稳定时期;

4)流体智力在中年以后逐渐下降,但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稳步上升;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

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的表现

1)能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智力高度发展成为智力超常

智力超常的表现:敏锐的感知觉、观察能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理解能力强,有创造性、浓厚的兴趣、进取心强、有毅力。

超常儿童的特点:

  • 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 解释和问题解决得强烈偏好;
  • 非凡的记忆力;
  • 艺术、音乐、数字方面的超常能力;
  • 对书籍有浓厚的兴趣;
  • 雪球大孩子或父母认同的倾向;

对超常儿童的偏见:

  • 超常儿童社会能力低;
  • 早熟早衰;
  • 体质差;
  • 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智力低下儿童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50-70中度

<25重度,白痴

造成智力不足的原因:气质性或生理性

如唐氏综合症、头小体大;

唐氏:第21对染色体异常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人才早熟

中年成才

大器晚成

3、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包括四个角度

第一、血缘关系的远近

第二、养子、养女与养父母和亲生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三、同卵双生子的遗传研究;

同卵双生子基因完全相同,异卵双生子基因不完全相同,通过比较两者在智力上的差异就可以直到遗传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在智力测验中的相关系数高于异卵双生子在智力测验中的相关系数。

第四、家族谱系研究

高尔顿最早提出的研究智力遗传作用的方法。选取了977位名人考察他们的家族,结果发现父辈是名人的,子辈是名人的也多;父辈不是名人的,子辈中只有一个名人。

父母双亲中有艺术才能的子女比双亲章没有艺术才能的子女表现出艺术才能的比率要高。

因此,智力可能是遗传的。

遗传在能力发展中作用的大小不确定,所以遗传因素不能过分夸大,只能说遗传因素是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能说是决定条件,即便有遗传的基础,没有后天的教育,这种能力很可能会被埋没。

遗传对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方面,身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

2)环境和教育

环境:指对人的心理起作用的客观现实。

产前环境:胎儿在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如母亲年龄偏大容易使婴儿患唐氏综合症,母亲的患病、情绪状态、营养状况等都会影响婴儿的脑发育。

早期经验:

早期经验对人能力的发展有一定作用。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在0到4岁发展是最快的,已经获得50%,应为婴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又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早期教育:

对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研究表明,智力发育过程中0到5岁智力以达到50%(17岁当100%),因此这段期间应注重对其进行教育。

但早期教育也不应该拔苗助长,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差的,如果要他学习很难得数学,可能就会受到打击。

还要注重培养非智力因素,如坚持行、克服困难得勇气等。

学校教育的作用:

通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可以加速学生能力的发展。

举例:我国关于学校早期教育作用的调查

比较失学儿童与非失学儿童智力发展的情况,研究分类两部分(1)69名失学事件1年以上的7至16岁儿童和9名非失学儿童进行对比研究;(2)对7名失学在2年以上儿童进行个案咔嚓。

结果表明,失学儿童的智商显著低于非失学儿童。

所以,正规的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3)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能力发展的重要途经,实践活动越多,人们积累的经验越多,越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人的主观能动性

能力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即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

本章内容小结

  •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 智力;
  • 智力的相关理论
  • 智力的测量
  •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个体差异的表现
  •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发表评论